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河南省设施农业冬季低温灾害风险评估
乐章燕, 石茗化, 李德, 霍治国, 杜子旋, 檀艳静
干旱气象    2022, 40 (4): 667-67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4-0667
摘要321)   HTML2)    PDF(pc) (26910KB)(988)    收藏

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优化河南省冬季设施农业布局,利用1981—2018年河南省113个国家气象站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冬季年最低气温标准差和不同低温灾害指标的气候概率、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并采用等权重法构建设施农业低温风险指数,结合低温灾情资料,选用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法划分设施农业低温风险等级,且叠加地表覆盖数据进行低温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冬季低温灾害指标小于等于-5 ℃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超过0.80,不适宜发展塑料小拱棚,且不宜采用单层塑料大棚进行设施农业生产。信阳和南阳南部小于等于-10 ℃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小于0.20,适宜发展塑料大棚;鹤壁、安阳和濮阳小于等于-10 ℃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超过0.80,需发展日光温室才能保证设施作物生长。在塑料大棚发展区内,信阳市固始县和商城县为低温灾害轻度风险区,信阳大部、南阳部分区域和周口为中度风险区,其他地区均为重度风险区;在日光温室发展区内,濮阳、安阳和鹤壁部分区域为低温灾害特重风险区。河南省冬季各地不同等级的低温灾害风险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发展设施农业时,应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布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黄淮海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br#
檀艳静, 胡程达, 史桂芬
干旱气象    2020, 38 (5): 794-80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5-0794
摘要276)      PDF(pc) (1797KB)(1296)    收藏
探究黄淮海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是提高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1961—2018年黄淮海区域364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和贡献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如下:(1)近58 a来,黄淮海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差异明显,自中部向四周逐渐减少,全区年平均为978.7 mm,以12.5 mm·(10 a)-1的速率显著减少,且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而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显著减少,各省区的变化率略有差异。(2)参考作物蒸散量对平均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均为正,而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为负且最为敏感。(3)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均为负,风速和日照时数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均为正,贡献率绝对值自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依次减小。(4)风速的减小和日照时数的减少是黄淮海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小的主要原因,但各省区略有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